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六個節氣,秋季第四個節氣。于每年的公歷9月22-24日交節。秋分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分”即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晝夜平分外,還有一層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太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晝夜溫差加大,氣溫逐日下降。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由于天氣干燥,水汽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洼處便處于干涸之中。
秋分期間是放風箏的好時候。人們將風箏放的高高的,寓意步步高升,以求往后的日子能夠美好圓滿。
秋分寓意著踏秋的正式開始,“秋菜”是一種野莧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人們通過吃秋菜祈求的家宅安寧,身壯力健。(轉自網易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