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危機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離我們并不遠。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但我國的耕地資源卻非常有限。要想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種出可供我們國民足夠食用的糧食,就必須在提高糧食產量上下功夫。如果我們下的功夫比較小或者下錯了地方,那么,我們的糧食產量不但不能夠提高,而且,還將面臨嚴重下降的重大問題,一旦糧食產量嚴重下降,糧食危機就會向我們走來。
要想使糧食產量提高,必須在糧食育種技術和土地地力上尋找到突破口,只有切實找到這兩個突破口,才能夠切實保證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那么,育種技術和土地地力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呢?
2019年,美國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聯合發布了研究報告,在美國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未來30年當中,將會把微生物的相關研究列為農業領域亟待突破的五大研究方向之一。這一報告的發布,預示著美國將會把微生物的利用當成農業發展的突破口。
微生物是一個龐大的生物群體,微生物所包含的范圍非常廣泛,比如,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都包含在微生物的范圍之內。微生物的個體雖然微小,但它們與人類的關系卻非常密切,能夠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工業、農業、環保、體育等諸多領域。在我國出版的教科書中,一般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有些微生物是肉眼能夠看到的,比如,屬于真菌的蘑菇、靈芝、香菇等都是能夠看到的微生物,而有些微生物卻是人類無法用肉眼看到的,比如,細菌、病毒、真菌等都是人類看不到的微生物。
微生物能夠對人類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比如,農作物種子的改良、農業病蟲害的防治、土地地力的培肥等都離不開微生物,如果我們能夠在微生物的有效利用上下足功夫,那么,我們就不需要為吃飯問題而擔憂了。
我國是微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從1999年開始,我國就啟動了微生物資源科技基礎性工作任務,將微生物資源的收集、整理、保藏列為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的專項任務來抓,并成立了中國農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目前,該中心已保藏各類菌種23000株、30萬份,分屬于800多屬、3000多種,涵蓋了肥料微生物、食用菌、飼料微生物、植保微生物、農業環境微生物等。這些菌種或菌株將有力支撐我國生物產業的發展和科技進步。
據專家介紹,在未來的農業發展中,農業微生物的應用極為迫切。比如,我國要想解決“藏糧于地”的問題,就需要微生物的參與。近些年來,我國的耕地質量已經嚴重下降,土壤的健康水平已經處于較低的位次當中,下一步,我們將利用微生物去培肥地力,從而為提高糧食產量奠定耕地基礎。
總之,下一場農業革命的突破口已經找到,微生物將會在未來的農業生產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轉自騰訊網)